我市早稻实现面积产量效益“三增长”
总产约26.87万吨 同比增长17.5%
7月28日,麻城市铁门岗水稻种植基地里,收割机在田里欢快地“奔跑”,忙着收割早稻。7月中下旬以来,气候整体较好,有利于早稻收割和晚稻播栽。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早稻颗粒归仓,丰收到手,全市早稻呈现种植面积、产量和种植效益“三增长”态势,预计早稻总产达26.87万吨,同比增长17.5%。
利好政策加持,助力面积增加。今年,我市首次争取部级双季稻轮作项目,项目区实行免费供种、集中育秧、统一供肥、统一社会化服务等措施,结合全市优质稻产业链建设,重点对千亩以上粮食生产主体进行重点扶持,市县统筹粮食生产项目资金向水稻,尤其是早稻倾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早稻面积恢复性增长。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早稻收获面积64.5万亩,同比增加6.25万亩,增幅10.73%。
良种良法相配套,助力产量增加。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水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展优质稻“看禾选种”,主推两优287、冈早籼11等优质高产品种,优质品种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广双季双直播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农机综合化率达85%以上。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助力全市早稻单产、总产均呈增长态势。据我市农业部门测产,早稻平均亩产416.58公斤,增加6.09%,总产量预计26.87万吨,较去年增加17.5%。
市场行情看涨,助力收益增加。全市大力推广“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模式,引导早稻实行订单生产达10万亩,奋力保障农民种植效益。浠水县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走出一条米粉专用早稻产供销一条龙的特色发展之路,签订早稻订单面积达4万亩;蕲春县依托湖北香珍米业订单生产早稻面积1.5万亩左右,实现轮作区稻谷订单收购全覆盖。蕲春县种植大户张汉武,今年种植早稻320亩,比上年增加150亩,销售稻谷137.5吨,总收入达37万余元,同比翻番。浠水禾溢园农场主黄金安种植早稻亩投入生产成本950元,亩产值1309.5元,在双季稻轮作亩补贴政策支持下(补贴150元/亩),亩纯收益超过500元,同比增加200元左右。(记者李娇 通讯员吴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