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成为黄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冈金融业扩大信贷投放,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十年来,金融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12年末1620亿元上升到2021年末的5069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64%提高至2021年的5.89%。
十年来,信贷总量平稳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全市各金融机构深入落实稳健的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持续加码支持实体经济,截至2021年末,全市银行业贷款总量达到2550.85亿元,是十年前的4.6倍。
存款总量增速迅猛。截至2021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9.25亿元,是十年前的3倍。2021年我市存款增速、增量在全省各市州中分别排第3和第1位。
余额存贷比加速提升。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市余额存贷比达到58.38%。近5年来累计提升14.98个百分点;2021年新增贷款超过当年新增存款,增量存贷比达102.24%,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新高。
十年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我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
全市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增速持续加快。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三次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9.2亿元、439.4亿元、952.5亿元。
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围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督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努力稳住信贷“基本盘”。2021年末,全市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663.15亿元,是2012年末的5.6倍,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6%。
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通过“线上”媒体宣传,“线下”进厂区、进园区、进社区,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2021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8.9亿元,是2012年末的5.8倍,占企业贷款的比重为64%。
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我市金融业将支持脱贫攻坚与地方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35.6亿元,惠及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应贷尽贷”。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提升。我市金融业始终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满足农村特色产业、农业基础设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截至2021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612亿元,是2012年末的4倍。
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近年来,全市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特别行动”“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活动,支持46家科创企业贷款5.86亿元;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再贷款合计15.5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累计支持5家全国性银行向13个本地清洁能源项目发放低利率项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11%。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67亿元,同比增长52.85%,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35.47个百分点。
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十年来,我市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的稳定增长。2021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640.11亿元,是2012年84.96亿元的7.5倍,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从2012年余额13.39亿元增加到2021年余额123.3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从2012年余额0.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余额115.52亿元。个人购房贷款余额513.93亿元,是2012年71.57亿元的7.2倍,有力支持了我市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记者 郑远斌 何斌 通讯员 王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