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临空经济区:奋进十二载 乘“机”启新程
【新闻故事】
在林立的脚手架间,戴着头盔和口罩、身着安全工作服的工人上下奔忙。“虽然疫情反复袭扰,但这个项目一天也没有停工。”
11月23日,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青钢再一次来到黄冈智慧农博城,对项目建设进行协调服务。
“我们这个项目奔黄冈丰富的农副产品而来,应花湖机场的机遇而生。”黄冈市智慧农博城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家海说,“我们的热带水果、海产品、花卉三大品类高端产品将通过空港买全国,卖全国。”
实干为先,建设一座新城
201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东扩北进、跨河发展”部署,启动黄冈城东新区建设。当年9月,建设指挥部成立,何青钢从市水利局抽调而来,参与了三台河桥延伸段项目、王家湾还建小区、长河大道、亚行项目等新区多个首批项目的建设。
2015年,白潭湖片区筹委会成立,沿续城东新区的建设使命;2021年,经省政府批准,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取代白潭湖片区,开启对接花湖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新征程。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12年历经城东新区、白潭湖片区、临空经济区三个阶段,机构几度变更,人员更是反复流动,但始终不变的是以干为犁、拓荒不止。十二年间,何青钢挥洒汗水、奉献智慧、担当使命,建设、参与、见证了一座新城崛起。
目前,临空经济区内已建成31条城市主次干道、26座桥梁、160公里供排水管道,初步建成方格化路网格局;建成6个还建小区、2所高校、3家医疗机构、4个中心、6所学校,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坐拥3座高铁站,4处高速公路出口以及一个货运码头,形成公、空、铁、水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即将完成3个生态治理项目,加速推进3个棚户区改造,新开发11个商住楼盘,一座环境优美、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已经形成。
生态优先,绘就一座绿城
2012年,黄冈临空经济区以亚洲开发银行1亿美元贷款为支点,谋划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黄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简称“亚行项目”)。2014年4月,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进入设计阶段。但由于机构变更,体制不顺,项目随后进入停滞期。
“一定要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2015年春节伊始,何青钢带领项目办一班人放弃节假日休假,紧锣密鼓地开展沟通对接、项目设计、挂网招标等工作。2016年4月,亚行项目首个施工标段赤野湖清淤工程正式挂网招标,10月启动施工。
何青钢回忆,有一次在午休时,一个村民提着一袋死猪仔找到他,说猪仔被项目施工放炮吓死了,要赔偿。后来通过理顺与周边基层组织的工作关系,征地中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项目建设没有因此耽误进度。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面完工。
经过十年治理,以路为基,建成环湖绿道13公里;建成沿5条主干道、28条支干道的40万平方米绿化带、60公里供排水管网、2座污水提升泵站、20个雨水收集池及10余座城市管理用房;以绿为魂,建成40公顷自然湿地、5公顷人工湿地、28公里生态护坡,打造235万平方米大地景观和地境花海。以水为源,将原先的自然河道和人工鱼塘,逐步改造成一个风景优美、生态多样性丰富、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生态湿地。
协同争先,加速融入都市圈
黄冈临空经济区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加速主城崛起,全面融入武汉都市圈,全力助推黄冈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目前,黄冈临空经济区已成功举办顺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黄冈互联网电商产业园揭牌仪式暨阿里巴巴(黄冈)客户体验中心等招商推介活动,顺丰培训中心、生活中心,大别山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已全面开工;顺丰冷运中心、智慧农博城建设紧锣密鼓;三峡银岭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统计入库。
今年,随着花湖机场多条运营线路的陆续开通,黄冈临空经济区聚焦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临空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迎来发展高潮。
在25平方公里核心区,黄冈临空经济区围绕城市功能补短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大型购物中心、汽车销售综合体、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主题乐园、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供应链管理中心等行业。
在33.5平方公里起步区,围绕生产服务补链条,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临空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冷链物流、B型保税物流园(跨境电商)、综合批发市场等平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
在16.5平方公里发展区,围绕临空产业补弱项,突破性发展临空仓储物流、临空制造业。推动建立临空区与浠水县合作共建机制,招引大型央企整体开发建设,形成以行业龙头为牵引的物流制造产业集群。(杨辉 龚丽君 李娇 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