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典型示范

红旗党支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三聚焦三提升  党旗红引领生态绿

信息来源: 时间:2023-07-31

三聚焦三提升  党旗红引领生态绿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

       黄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积极探索“党建+”模式,聚焦抓队伍、抓阵地、抓服务,推动支部建设由打基础向强功能转变,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铸牢生态安全屏障,将党建“软实力”有效转化成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20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办理综合排名第一;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前三季度评审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在全省执法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一、聚焦“党建+队伍”,提升党员干部凝聚力。支部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抓思想提升纪律性、抓政治提升价值观、抓作风提升责任感”三大措施,向内挖潜力,全面增强队伍凝聚力。一是抓理论学习。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学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交流讨论+现场评分”的方式,开展“业务大讲堂”传帮带授课培训,夯实“生态环保铁军”的政治思想根基,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二是抓思想建设。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专题学习,紧紧围绕“十问十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一系列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党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测试等活动,组织党员赴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堵城镇抗日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接受红色教育,从思想上强化理想信念。将党旗、入党誓词、党员风采、集体荣誉等内容张贴在支部墙面,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三是抓教育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谈心谈话,对思想出现浮动的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支部书记每半年讲授一次廉政党课,提醒每位党员守好法纪底线。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节假日发廉政提醒函,提醒防范在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党建+阵地”,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将党建融入争创一流业绩、勇挑工作重担中去,创新性开展“固定+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把战斗堡垒建在监管一线上。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前沿,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责任区等,推动党员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第一线建功。疫情期间,派出党员先锋在医废处置单位驻点检查、督办协调,确保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稳步提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8轮帮扶109家的检查任务,督促完成整改问题445个,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控帮扶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21年黄冈城区PM2.53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2.9%,跨市(州)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二是把战斗堡垒建在重点项目上。将违法案件办理、秸秆露天禁烧、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等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以执法大队党员为基础建立党小组,每个党小组对重点项目开展交叉互评打分,设立公示栏,每月晾晒各党小组的成绩,引导党员比学赶超、争先创优。三是把战斗堡垒建在网络媒介上高度重视网上党建平台阵地,通过12345、12369、市长信箱、抖音、微博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借助微信群、qq群,党员干部主动亮相及时发声,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帮助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传播正能量。针对晨鸣公司异味扰民等网络舆情问题,设立党员先锋岗24小时驻厂轮流盯办,全天候值守,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处置、回应。
       三、聚焦“党建+服务”,提升服务为民公信力。以“为人民服务”为着力点,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队干部职工,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主动上门服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和困难。一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推出“党建+信访”上门服务模式,促使“案件办结”向“问题了结”优化。受理群众信访件36件,主动上门服务,做好矛盾化解,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100%。二是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转观念、改作风、优服务”,开展“助企纾困解难”活动,与化工园区和企业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企业送服务30余次,帮助企业积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企业自觉守法,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三是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制定126家企业正面清单,推行差异化、“柔性”执法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环境违法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企业不予处罚。大胆创新尝试,通过科技赋能极大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型,应用智能监测、用电监控、走航车、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