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党支部|市乡村振兴局:大力争创“红旗党支部” 整体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大力争创“红旗党支部” 整体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市乡村振兴局机关党支部)
2022年,市乡村振兴局机关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党支部建设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六好”标准,大力开展“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锚定根本任务,以“五个基本”提升支部建设整体质量。赋予“五个基本”新内涵,制定机关党支部达标提质三年规划,打造标准化支部。一是推进组织体系标准化。突出“一贯到底”,将支部建设摆在所有工作首位,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研究部署支部工作,确保规范标准;突出“一核多元”,通过组织“文明科室”评选、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党支部和机关科室、基层组织“深入交流”,强化党支部领导作用。二是推进队伍建设标准化。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开展党支部换届选举,选出5名优秀干部组成支委班子,配强支部干部队伍;每年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选派优秀干部赴市委党校参加专题班学习;通过上挂下派、实地督导等方式,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砺,增长才干和见识。三是推进组织生活标准化。统筹“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活动,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为抓手,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推出党员电子档案,推行党员挂牌上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党员亮像发声管事,烧旺党性锻炼熔炉。四是推进制度体系标准化。梳理归并各类制度,精炼形成自身建设、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等基本制度,使支部各项工作既有章可循,又简洁明了。五是推进基础保障标准化。投入资金10余万元,安置LED全彩大屏、投影仪、显示器等一体化电子设备,设置党建展板、党员风采墙等,高标准打造党建阵地,以强而有力的硬件建设推进支部标准化。
二、聚焦关键要素,以“四个平台”创新支部建设活动特色。适应新时代要求,丰富活动模式,提升教育实效,打造创新型支部。一是打造“比学赶超”竞技平台。深化拓展“亮身份、晒成绩、比贡献、作表率”活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开展科室述职评议活动,由科长上台述职,党员评议打分,支部全程把关,每月评选出优秀科室,张贴小红旗标记,到年底以红旗数量见成绩,以优秀成绩评优异。二是打造“政治建设”学习平台。创新推出“高质量发展干部培训班”,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学习议题,每月举办理论大学习、每季开展基层大调研,年底组织能力大评比,通过强而有力、持之以恒的政治学习,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是打造“党员宣讲”交流平台。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高质量发展干部培训班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上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既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又锻炼了党员干部能力素养,推动党员砺初心、强责任、炼作风。四是打造“结对共建”联结平台。以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根本,以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为重点,大力推动机关党支部与黄州区邢家湾社区、英山县烂柴河村结对共建,通过政策支持、设施建设、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实事办理等一系列措施,助推邢家湾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帮助烂柴河村建设“美丽乡村”,目前烂柴河村已被确定为省市共同缔造示范点。
三、创建成果凸显,以“三个彰显”展现支部服务“硬核”力量。提质增效创建过程中,提升了党员精神面貌,提高了工作业务水平,打造了服务型支部。一是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基石作用。严密的组织体系、严肃的组织生活,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神经未梢”,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支部继而贯通全单位,将乡村振兴动力转化成为民服务强大力量。局机关党支部先后被省委、市委表彰为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局二级单位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二是彰显了攻坚克难堡垒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吹响了基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涌现出了一批批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乡村振兴干部。局机关1名同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2名同志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表彰,3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是彰显了凝聚服务群众核心作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解决稳岗就业、基层建设、普法宣传、企业纾困等10余件民生实事,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成为党员群众“主心骨”;积极参与黄冈电视台《行风热线》,线上线下,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使支部、党员和群众服务零距离;注重推广“信息平台+热线电话+电视直播”三结合信访模式,及时回复处理信访事项,群众满意度达百分之百,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时时、处处、事事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